A8t44czhyIWJz5N2DbDZWA  

 

米的營養成分 
  米是亞洲人的主食,但近年來台灣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改變,肉類、油脂類的攝取量逐年增加,米飯所佔比例逐年降低,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已由過去63公斤降至目前50公斤。米是符合均衡飲食的主要食物,大家要吃出健康,最好養成吃米飯的習慣。 

 

1161509819_1  

 

■資料來源:農委會米食之營養與健康文獻彙編計畫 
米的營養價值分析 
  在食米營養上,一般均認為糙米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與維生素含量較高,營養也比較豐富,但是糙米的外層受米糠的包裹,米飯比較難蒸煮,咀嚼 與消化吸收均比較困難,因此,食用糙米並不普遍。白米外觀光潔,但缺乏礦物質與維生素,營養價值低於糙米。胚芽米因保有米粒營養精華的胚芽,改善了糙米與 白米的缺點,因此,胚芽米可視為健康食品。每一百公克的糙米有一克纖維,胚芽米只有0.4克,白米更少,只有0.12克。纖維素雖然沒有熱量,但可以刺激 大腸臑動,促進排便。在健康上來說,等於可防止大腸癌與便秘的產生。 
  至於維他命B1含量,每一百公克糙米有0.54毫克,胚芽米0.3毫克,白米0.12毫克。維他命B1是維他命B群裡的一種,如果缺乏維他命B群,就會得到腳氣病,除了會出現水腫以外,還有神經方面的病變,甚至於產生潰瘍、潰爛、死亡的情形。 
  大體而言,米的營養價值相當完整且均衡。它含有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質,並含有適量礦物質、維生素和纖維,以及豐富的維生素B群。食米所含 的營養以碳水化合物為主,是供給我們熱量的最大來源。稻米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,約佔75%,而蛋白質約佔7%,油脂約佔2%,因此米飯最主要提供 我們生活所需的熱量。


引用http://blog.sina.com.tw/buyme6869/article.php?pbgid=23767&entryid=196716&comopen=1#mycomment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r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